Search

【從郭董的體育政策談產業做法】
蘋中信專欄 20190616

上週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從郭董的體育政策談產業做法】
蘋中信專欄 20190616

上週週末我看到郭台銘先生在臉書提出了體育政見,其中表明若他當政,他會廢除獎牌至上的KPI政策。郭董認為蔡政府任內的國際賽事,選手成績都不錯,但蔡總統沒改變台灣「菁英主義、只許成功」的體育環境。107年體育署的施政 KPI,目標是國際競賽中取得 555 面獎牌,他主張,若是自己成為總統,他會廢掉這項 KPI,改成選手的滿意度調查:政府和協會要從一個「要求」的角色,轉成「服務」的角色,至於得牌與否,選手自己比誰都在意,不能用「國家榮譽」當壓力!

我驚訝於郭董對於體育提出如此精闢的看法。不過,在此我想更進一步提出,除了拿掉獎牌迷思,並置換為選手的滿意度調查之外,必須以產業的思維來建構國家的體育政策。體育賽事本身跟所有選手、教練培訓本就都是可以獲利的產業,要針對選手的訓練制度與人才培育提出具體規畫,如此才能打破2017年國體法修正後換湯不換藥的體育僵局。前年的國體法修正包含六個月內協會改選、財務透明化措施、協會理事長排黑條款以及關於球員贊助商的部分。然而體育署無視國體法的修正,眾多協會做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「打假球」改選,以致目前絕大多數協會仍然是舊有勢力在把持,改革空洞化。

我認為國家的體育政策本不該從獎牌成績的結果論著眼,而必須從教育著手。郭董提出政府單位要跳脫獎牌KPI思維,成為服務選手的角色。我想體育政策的制定,必須詳加思考選手訓練的內容、時數、以及比賽的制度,將運動產業化的邏輯,一步步由下而上建立完備。政府官員若能將產業的視野容納在政策的制定之中,自然能關注,進而服務選手的需求。

好比2017年四月中,體育署署長林德福在立法院發下豪語,六年內要讓台灣足球世界排名進到前一百名,但卻不見任何對於足球員系統訓練上的對應方針。之後這個政策目標雖已經撤除,但是現任足協仍然沒有進一步針對足球青年培訓、建立球員育成梯次體系的具體作法出現。一切改革的說法,仍然停留在紙上談兵。

足球活動對這個社會具備凝聚力量,不單單是一項運動,也能彌補體制教育中缺乏的團隊合作、帶動社會的社區精神!體育的改革必須從基層的教育著手,長時間的推動,引進國際規格與做法,而台灣需要有這樣長遠眼光的政治人物展開具體的實踐。期待2020年每位總統參選人針對台灣的體育產業提出具體做法。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headline/daily/20190616/38366353/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電影入行,跨足電視創造「周末派」高收視率,更一手創立「真言社」帶起台式搖滾 嘻哈流行音樂,也是中國搖滾第一推手,更讓MTV頻道在華文世界立下根基。
在主流價值裡,努力做些不一樣的事情,這就是真言。
View all posts